Home > 最新动态>精选文章

精选文章

发布日期:2014-05-30 20130128---城镇化
主标:新财富、新分配  「城镇化」引擎开动
 
2013年,对中国有着重要意义。诡谲紧张的局势中,新一届领导班子上路,「十二五」计划启动。一个已经从落后泥沼中走出来的中国,展现迈向国强民富的雄心。
 
中国的崛起,与世界政治、经济产生复杂连动。国际间各种预测,均指出中国消费市场规模,正在向日本接近、朝美国追赶。事实上,2010年,中国消费能力已经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德国,处于伯仲之间;2015年,中国将有机会超越日本;到了2020年,中国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同时也催化着其他领域的发展,可以这么说,「十二五」之后的中国,除了经济提升和转型,社会改革将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在多年经济主轴的发展,促成中国实现经济强国美梦后,多元的社会改革启程,更让2013年因此被视为「第三个三十年」的开始。
 
小标:新一代的30年任务
 
第一个中国30年,是从传统封闭的中国,发展成现代化国家的摸索和试探过程;第二个30年,经济制度改革带动整体的发展和成长,尤其巨大经济能量释放,创造了中国奇迹,但也为众多社会问题埋下伏笔。第三个30年,面对的首要课题,则是社会建设,在这一阶段,经济和政治体制同时面对改革的压力。而在解决种多社会问题的方案中,「城镇化」无疑是习李体制开出最重要的一帖药方。
 
从数据面来说,开启这波中国未来20年最关键的趋势的建设工程,骨干是30兆人民币的资本投入,1万座现代化城市实现2亿农人成为城市居民的方案。在此同时,接入「让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济建设,「城镇化」潮流也将有机会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在此同时,并以启动庞大的内需商机,替代外销为主的经济发展。
 
此外,中国大手笔推动城镇化,创造了着巨大的未来想象空间,影响范围更可能超出中国境内。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花建就强调,中国的城镇化,将是继二十世纪的数字革命之后,影响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另一波重要力量。
 
大量的政府投资,带动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现代化,牵涉的产业众多,从建筑、交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到大众生活用品。伴随城镇化发展,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对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将出现难以想象的市场成长。
 
小标:亮丽后的急待克服的课题
 
中国的「十二五」和「城镇化」,固然有了美丽的蓝图,但隐忧也不少。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以及人民在生活富足和信息更开放之后,对于自由和民主的渴望,都会形成内部的压力。来自地缘政治的紧张,也让中国必须花费极大的努力和智慧,维持和平崛起的形像。另一方面,从日本和台湾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到,城镇化过程如果架构在政府投入建设的发展模式,而没有同时建立起新的城镇经济模式,所能创造最大的财富效应,只是政府投入金额的重新分配和流动;一但投入和流动趋止,经济将面临成长困难的局面。
 
与城镇化配套的,是产业规模的调控。将散村小农的生产模式,透过土地集中和重划,提高农业生产效能,释放大量农民进入二、三级产业,提高收入也创造整体经济成长。这是城镇化和产业转型的关键所在。1970年代的日本、1980年代的台湾,在城市化、大量人口从农业移往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后,接下来必须面对的是社会转型的小区再造。日本的「造町」和文化产业,以及台湾1995年开始的小区总体营造,都在这个背景下出现,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力量。
 
小标:对产业的启示
 
最后,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其实也象征着资源和权力去中心化的新阶段开端。在一个以巨型城市、巨型企业称霸世界的中国,去中心化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资源寡占造成的分配问题,也同样是多年来大都市过度发展造成的种种环境压力的良方。

当然,城镇化带动新一波内需,新的中小型城市兴起的过程中,也将催生各类的新型中小企业,新的财富增长,新的分配体制,这将是城镇化对于产业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