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5-09-04► 【技術分享】製造產業數位轉型新引擎 PLM驅動數據價值全面升級
在全球製造業的競爭舞台上,數位化與人工智慧的衝擊已成為企業無法迴避的現實。根據全球知名資訊科技研究與顧問Gartner公司預測,到 2026年將有 70% 的企業依賴數位能力作為業務差異化的核心,但僅有 30% 能真正透過數位轉型帶動營收成長。差距的關鍵,不在於是否擁有系統,而在於能否將技術轉化為數據資產,並進一步創造長期價值。在 PLM領域,許多製造業者雖已部署多套系統,但各部門資料仍各自為政,流程規範不一致、決策資訊零散,研發團隊雖採用智慧化工具,卻因跨部門協作不足而無法達成預期成效。這正是 PLM 導入過程中最常見的挑戰「系統到位,但價值未落地」。
PLM的本質:以數據資產驅動決策智慧化
PLM不僅是一套系統,而是一條連結產品研發、製造、供應鏈協同到售後服務的數位主線。真正的數位轉型,不只是導入新技術,而是以數據資產為核心、以流程重構為扶手、以決策智慧化為目標。
過去企業導入PLM的主要目標,是解決資料分散與版本不一致的問題。但要讓轉型真正創造價值,必須將「數據管理」提升到「數據資產化」的層次。也就是說,資料不再只是流程的附屬品,而要成為推動創新、縮短開發週期、提升品質與降低成本的核心驅動力。
在這樣的趨勢下,博威顧問長期強調,Aras PLM的導入與優化必須同時兼顧技術架構與數據價值變現,才能讓數位轉型不只是短期專案,而是一條可持續延伸的成長路徑。

博威顧問的 PLM 數位轉型方法論
為協助製造產業從「技術建設」跨越到「價值創造」,博威顧問以多年實戰經驗,建立出一套可落地、可量化、可複製的轉型方法論,包含四大步驟:
- 精準診斷
透過成熟度評估,完整分析企業現況與數位轉型目標間的差距,鎖定優化重點與改進順序,確保後續規劃方向明確。
科學規劃
以「戰略—業務—數據—技術」四層對齊模型制定轉型藍圖。確保數位轉型策略與企業發展方向一致,業務流程重組與數位技術部署同步考量,讓數位轉型路徑既符合商業目標又具技術可行性。
高效落地
選定PLM關鍵應用場景,將技術方案與業務流程深度結合。例如,以統一的產品資料架構打通研發、工程、製造資訊流,建立變更管理、設計協同等核心流程。在這過程中導入先進的PLM解決方案(如靈活開放的Aras PLM平台),實現對研發流程的優化和數位化,使技術真正服務於業務需求。
持續增值
將 PLM 中累積的資料為可分析、可決策的數據資產,並透過 AI 分析與儀表板,支援管理層進行智慧化決策。同建立長效的數據管理與優化機制,定期檢視PLM運行成效,迭代流程並發掘新的數據價值點,確保數位轉型源源不斷地為企業創造效益。
應用案例:打破資料孤島,創造研發價值
以一家台灣精密零組件製造商為例,導入Aras PLM前,該公司產品數據散落在研發設計圖紙、Excel表單、MES生產記錄等孤島中。缺乏統一的資訊落差導致設計變更難以及時傳遞到生產,經常出現資訊不同步而引發的錯誤與返工;同時,新產品開發流程缺乏標準化,決策依賴經驗且碎片化,導致開發周期長、成本高。
經由精準診斷,博威顧問發現企業的核心問題在於數據不同源、流程不一致。於是我們協助客戶制定了科學規劃的轉型路線:引入統一的Aras PLM解決方案作為數位化基座,將研發設計、文件管理、BOM、變更流程等整合起來。透過與ERP、MEP系統的跨界整合,實現從研發到製造的數據貫通。
實施過程中,優先在變更管理這一痛點上優化流程,用OpenPLM打通工程變更的通知與審批機制,確保設計修改能實時同步到相關部門。最終,在PLM上線運行後,該企業的產品資料實現了集中管理,團隊協作效率大幅提升:設計變更通知由原先的人工逐級傳遞轉變為系統自動推送,相關部門可即時獲知並響應,避免了過去因資訊延遲造成的返工浪費。新品從設計到試產的周期相比導入前縮短了約30%,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錯誤率則明顯下降。
更重要的是,決策者現在可以基於即時的PLM數據儀表板進行分析判斷——從產品定義、設計變更到品質反饋,各項關鍵指標一目了然,支撐更智能化的決策。這個案例反映出OpenPLM協助產業數位轉型的生產力:打破資料孤島、優化流程協同,讓企業不僅提高研發效率,還將技術創新轉化為業務價值,達成「價值創造」的最終目標。
展望未來:PLM 的開放化與智慧化
隨著產業朝向更高效率與更大彈性的營運模式邁進,Aras PLM不再侷限於研發管理,而是成為企業智慧製造與數據驅動決策的核心平台。
博威顧問將持續推動 OpenPLM 2.0導入,結合AI、大數據分析與雲端協作,讓 PLM更開放、更智慧、更貼近製造業的實際需求,企業才能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中穩健前行,創造真正的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