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最新動態>精選文章

精選文章

發佈日期:2015-11-17 【博威十周年專題】與專家對談下:博威邀專家為台灣製造業把脈
2015.11.17臺灣訊
 
臺灣GPD面臨正負成長保衛戰,臺灣製造業今年成長趨緩,政府推動多年的產業創新是否能夠在此時發揮提振作用?在工業4.0時代,製造業能否在大數據的時代中,重新找到企業轉型的一帖藥方?成為產官學共同關注的議題。
 
博威十周年慶上,博威顧問董事長何坤謙、臺灣大學副校長陳良基、敦宏科技執行長黎世宏齊聚,共同針對臺灣製造業的未來發展困境展開對談。 博威/提供
分享
國內PLM服務專家博威顧問日前慶祝成立10周年,特地舉行「製造業大未來」座談會,座談會中,博威董事長何坤謙先生、臺灣大學副校長陳良基教授、敦宏科技執行長黎世宏博士,三人針對臺灣製造業的未來及當前困境各自提出精闢見解。
 
何坤謙表示,當前臺灣製造業普遍缺乏自發性的創新經驗,雖然少數如臺積電等企業仍在世界舞臺上佔據無可取代地位,卻同時有不少企業面臨發展的困境與迷惘,找不到未來出口。近年來,中國製造業的快速擴產導致產能過剩,美國鼓勵製造業回流,更是讓臺灣製造業處境雪上加霜。
 
臺灣過去幾十年能站穩全球供應鏈的主要策略是能夠快速的因應品牌需求的代工模式,然而,當印度、越南、中國大陸新興製造業國度興起、愈來愈多科技改變製造業版圖,如何找到下一波成長動能,就成為臺灣製造業無可避免的挑戰,更是製造業持續發展的命脈。
 
何坤謙:全力創新 勇於革自己的命,是製造業重生的要素
 
然而,創新是一場翻轉企業的挑戰,要創造能改變巿場的產品,就要有創自已的新、革自已的命的決心。以蘋果為例,2002年推出i-Pod、但沒多久便推出i-Phone手機,i-Pod 自此從巿場逐漸消失,自己革命的結果,蘋果公司卻成功在全世界創造成千上萬果迷,創造新的科技體驗;另大陸騰訊公司成功推廣QQ工具之後,隨即又推出微信平臺、自此席捲了9成以上大陸地區的社群巿場,何坤謙認為,此舉雖可能導致原來的QQ工具陷入發展困境,但「這是必然要付出的代價。」
 
在互聯網時代,產品生命週期大大縮短,企業更必須不怕革自己的命,拼命創新,才能站在巿場的前端。何坤謙指出:「大數據的運用,讓我們能看到別人看還看不到的巿場,自然贏得先機。在大數據時代,善用數據的人往往是成功的關鍵。」,這也是蘋果能從全球用戶的使用者經驗數據中找到新的巿場需求,開發出深得人心的高度體驗產品。
 
英特爾曾經預測,2013年,許多常用的東西都會連上物聯網,創新就是別人還未看到、而你已經先看到了。而綜觀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不難看出,製造業正處於創新翻轉的世代。例如,德國推出工業4.0概念,找到另一波經濟發展的動力,吸引各國爭相學習。這個專案目的就是要提升製造業的智慧化水準,這技術基礎正是利用物聯網資訊系統(CPS)而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資訊化與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性化的自動化生產環境。
 
創新不僅侷限於科技研發、營運模式的創新也一種創新,2012年3月,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了國家製造業創新網路,由美國聯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與私營企業聯手,繼續向製造業進行戰略投資,目的是通過戰略投資,打造美國在綠色能源製造領域的競爭力,從而加速推廣美國製造基地中綠色能源技術的使用。
 
何坤謙進一步說明,創新在國家的GDP貢獻度越來越重要,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對於中國市場的研究報告(2015年7月),報告中指出創新對於GDP增長的貢獻已經達到35%-50%。也就是說國家GDP如果要持續可見度的增長,創新是唯一的解藥。
 
何坤謙認為,「我們十年來在兩岸推動製造業創新,服務數百家企業,其中成長速度最能保持的,往往不在原來的市場佔有率,而是其創新動能。所以,對於這份報告我們是完全認同的,只有創新,才能保障這一可持續發展路徑的關鍵。」
 
陳良基:學術產業攜手,確保企業創新正能量
 
臺大副校長陳良基表示,三十年來臺灣製造業都是一流的,但在物聯網時代,產業將跑得很快,製造業若無法跟上,勢將面臨巿場陶汰。「舉機械製造業為例,臺灣目前較具規模的機械製造廠商約有1800多家,其他都是中小企業,要自已提升創新能力,確實有難度。但在大數據及物聯網時代,資料已串成一起,對製造業未來的發展,應該是很好的方向。」
 
要帶動製造業創新,學界扮演推升力量,陳良基副校長表示,當前學術界的人才、約有七成在學校或研發單位服務,這部分的人力資源應該可以再更妥善應用,我們希望能將學術資源與產業界結合,將創新的工具及方法帶進產業界,幫助中小企業能洞悉未來的巿場需求,找到新的競爭力。
 
2011年,臺灣大學結合英特爾公司創立英特爾 - 臺大創新研究中心 ( Intel-NTU Connected Context Computing Center ),就是陳副校長推動產學合作的典型案例。該中心由國家科學委員會、英特爾 ( Intel ) 與國立臺灣大學三方合作,是英特爾實驗室 ( Intel Labs ) 與世界頂尖大學進行的「英特爾合作研究機構 ( Inte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stitutes, ICRI )」計畫中亞洲唯一的研究中心。英特爾-臺大創新研究中心上百名研究人員致力挑戰各種機器對機器 ( machine-to-machine; M2M ) 的尖端運算方式,在大量與多樣的聰明連結物件間,確保資料運算的安全並創新智慧互動中端點對端點之解決方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陳副校長對於推動創新不遺餘力。雖然擔任臺灣大學的學術副校長工作壓力極大,但他仍然積極與年輕人互動,甚至帶著實驗室內的年輕人走出戶外,運動保持體力,陳副校長說:「這是我提醒他們保持長期戰力的方法。」
 
從生活中做起,時時保持創新能量,他在去年出版的著作《創新的人生》中,更闡述他時時追求專業創新的人生,陳副校長任內推動包括創意創業學程、臺大車庫、臺大創意中心及臺大創研會等,都是推動創新的具體實踐。
 
黎世宏:加速企業應用大數據的腳步
 
對談的另外一為業界代表,則是敦宏科技執行長的黎世宏博士,這位逐漸站上舞臺,為大家認識的產業新星,過去在美國任職於蘋果,是該公司產品團隊重要成員。
 
黎世宏認為,大數據時代、製造業營運與巿場研發策略要有不同的思維,過去臺灣製造業有應付急單且降低成本的代工能力,但現在卻需具備洞悉巿場需求及快速反應的能力。「因為在邁入大數據時代,企業無法複製成功的經驗,只能從失敗的經驗中找到不失敗的組合。因此,企業更需加速轉型及成長,需要比以往更完整的資訊平臺來支撐決策。過去蘋果公司就是因為採用了許多產品的數據分析方法才能達到品質要求並滿足客戶需求,而博威提供的PLM產品就是這樣的工具。」
 
善用數據的人才是贏家,透過生命週期管理(PLM)可以知道產品生命週期到那裏、去找到有利的利潤模式,而善用數據分析正是目前PLM很重要的一環。然而,「大數據技術早在20年前資料庫技術發展成熟之際就已經具備,為何到現在才廣泛地被接受及應用?關鍵在於專業服務團隊的經驗。」黎世宏分析。
 
大數據也就是從龐大的資料庫分析整理出有用的資訊使企業可以做出更好、更明智的決策,企業大數據(Big Data)分析正是能提供這種決策分析的重要理論,也是當前翻轉製造業重要力量。「這是臺灣企業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博威帶給企業的非常重要的貢獻,創新在臺灣要生根,就是需要像博威這樣的公司,愈多愈好。」黎世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