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最新動態>精選文章

精選文章

發佈日期:2014-06-03 汽車產業-策略調整是勝出關鍵
即便連年雙位數的成長不再,中國汽車市場仍是全世界最有魅力的市場,關鍵在於,車廠能否通過策略調整,找出新商機。

快速成長轉型的中國汽車產業已來到轉折點,在連年令人驚艷的成長與擴張後,汽車產業一如中國的人均GDP,進入了相對較為遲緩的成長階段。
 
過去幾年,中國汽車成為全世界成長最快的市場,2009年,中國車市首先超越美國;2012年,中國汽車又再度超越歐洲。不過,在連年快速成長後,中國汽車產業成長的速度愈來愈像中國的人均GDP,告別高速成長期。
 
成長為何變慢,有許多原因來自是中國本身。首先,中國政府期待將總經成長導致一種較為穩定且可持續性的模式;其二,2009以來的多項汽車購買優惠目前已慢慢畫下句點;最後,包括北京在內的大城為限制市區車輛數,紛紛推出汽車購買限制。
 
回顧2009年,當年在歷經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後,中國政府很快就推出汽車產業振興方案,這些主要目的在於提升汽車產業需求的方案,具體措施包括減免更換1.6以下汽車的稅額,以及補助偏遠地區民眾購買小型巴士和輕卡,這些方案大大刺激了這些車種在內陸城市的銷售,也連帶提升了生產這類小型車車廠的表現。
 
2009和2010年,中國汽車產業受到減稅和補助等政策加持,兩年的同期成長率分別高達46%和32%,到了2011年,政府逐漸取消這些優惠措施,連帶致使2011年的市場成長大幅滑落到2.5%,研究中國汽車產業的國內外專家認為,展望2020年前,中國汽車產業的成長可望維持與GDP7%的成長相符,換句話說,過去雙位數的成長將成為過去式。
 
事實上,就在2011年12月,北京市政府也推出了降低市區交通流量的措施,根據該方案,北京在2011年僅僅發放了24萬張車牌,其中88%是自用車牌;10%是企業組織車牌,還有2%是所謂的商業用途,要取得車牌的申請人得掛牌抽號,在塞車問題同樣嚴重的上海、成都和廣州,這類方案很可能也會接續實施,就連西安和南京都可能在近期跟進。
 
緩步成長的外部結構性因子

而在中國以外,全世界對於市場的過度期待,同樣讓全球汽車市場陷入了產能過剩,同樣的,在全球競爭最激烈的中國市場,產能過剩問題更是造成汽車產業成長趨緩的主因。
 
在中國,前20名的汽車製造廠,佔了市場90%以上的份額。中國汽車製造商超過100家,主要由大品牌車廠所主導,規模較小的車廠調戰嚴峻。進一步看,中國有三分之二的汽車屬於進口品牌,這也說明了中國汽車消費者偏好外來品牌,更加重了國內車廠面臨的挑戰。
 
據統計,目前中國汽車製造商計畫投產的產能,在2015年之前,將超過需求達35%以上,讓汽車製造商面臨了極大的獲利壓力,車廠將必須提高相關誘因,才能銷售掉過渡投產的產能。這樣一來,中國競爭激烈的現狀將使中國汽車市場更像一個成熟型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中,汽車產業每年的獲利都大幅上下擺動,競爭也會更趨於價格競爭,最後,在這樣的市場當中,營運效率將是維持獲利的關鍵。
 
此外,產能過剩的壓力,也將催化市場進入產業整固階段。事實上,早在幾年前,中國政府就已經了解到此一趨勢,政府在2009年推出一項計畫,將車廠分為二級,第一級屬於年產量在200萬單位以上的車廠,這些車廠被鼓勵收購其他較為小型的車廠;至於年產量約在100萬輛左右的車廠,政府則鼓勵這些車廠進行區域性整固。
 
不過,由於過去幾年中國經濟仍處於高檔成長期,所有的車廠都在擴張,也因此讓中國政府這項重整計畫進度緩慢,現在,由於產業整體進入緩慢成長期,反倒是實施上述計畫的最佳時機。不過,這樣的過程將不會是平順的,許多車廠對於由上而下的整併心存抗拒,最終,市場才是決定在這段整固階段最中存活者的關鍵因素。
 
轉折點上的發展策略

逐漸緩慢的成長,市場進一步切割…,看到這樣的汽車產業前景,許多人很可能因此而對中國市場感到悲觀。然而,必須指出的是,中國汽車市場仍是全世界最大且成長最快速的市場,只要因應新的成長模式做出策略調整,仍有勝出的機會。

首先,需求將更為M化,地級城市市場成長速度將超越主要大城,在地級城市和各省成長潛力巨大,過去幾年,汽車購買在中國的一線和二線城市掀起風潮,但實際上,中國超過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上述城市之外的三線城市和鄉鎮,相較於面對成長區間縮減的上述城市,這些三線城市和鄉鎮在未來汽車消費潛能較大。此外,由於這些地區將是中國政府未來經濟計劃的重點地區,他們也將有更快的需求產出。目前,許多車廠已經開始抓住機會。去年,通用五菱發表了全新乘用車品牌寶駿(Bao Jun),就是要搶攻中國蓬勃發展的乘用車市場,目標鎖定三線城市,這樣也讓通用五菱成為前進低階市場的汽車先驅,他們希望在此機成長模式轉換的過程當中,抓住地級城市的商機。


第二,改變銷售對象的偏好設定可以帶來獲利。由於在部份市場的成長面臨減緩,在較小且逐漸出現的市場區間仍有可觀獲利空間,車廠必須面對消費者分眾化的需求做出策略調整,比方說,SUV在2011年的成長就高於40%,且由於高中上階層的持續成長,高級車種的銷售也持續紅火。
 
第三,對於外來車廠來說,他們必須進一步在地化,包括用在地人才去研究他們的品牌如何在中國保持競爭力,並在研發和網絡發展等項目上大力使用當地人力。在效率愈見重要的時代,車廠必須把在中國量產的產品完全當地化,比方說,現代的Elantra的生產就已達成100%當地化,福斯的Lavida也是,唯有大量運用當地人才,才能真正把合宜於當地市場需求的汽車賣給中國。
 
最後,成長並不一定全部來自於賣車,受惠於前幾年的汽車市場成長,售後服務、維修和二手車銷售也在成長,面對成長區緩,製造商和汽車銷售商必須建立在廣大售後服務市場的優勢,包括加重在服務和創新方面的投資。
 
結語

 
一如中國的人均GDP,中國汽車市場已通過轉折點,由雙位數的年成長來到更慢且更可持續性的成長模式,在未來,我們將看到外來廠和本地廠更劇烈的競爭,要熬過產業的整固階段,必須快速調整因應新成長模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