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精益管理>產品型態管理

產品型態管理

自從Internet興起後,資訊科技所牽引的產業環境,造成市場需求變更的速度加快,產品開發更是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的縮短,正牽動著「產品開發生命週期(Product Development Life Cycle)」的壓縮,與創新產品的開發模式,尤其當面臨一個愈來愈趨龐大繁雜的產品系統,其中每一個系統、次系統等,都是由不同的元件所組成,而元件與元件間、次系統與次系統間、系統與系統間的邏輯或功能的水平與垂直組合,都是在需求條件的導引下,依據各自所形成的「特定規範」,彼此相互整合而成的一個最終產品。於是,如何掌握這些不同種類的元件(或次系統、系統)的一致性,也成為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管理議題。

新產品的開發過程,係一個從概念發起,歷經展示確認、測試評估、生產製造等不同階段的管理作為,期間難免會發生產品系統內各元件(或次系統、系統)的變異情形,所以如何控制這些研發時的工程變更,降低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有效管制這些變異的過程、原因等情形,也是需要一套有效合適的管理方法才行。這些產品開發過程中的諸多管理議題,利用管理上的技術,突破「產品開發生命週期」的時程壓縮、需求變更、以及複雜產品的協調性等挑戰,正是傳統企業管理無法觸及的領域,是科技管理興起的原因,也正是「型態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CM)」發展的起源。

型態管理
「型態管理」(CM,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是在CMMI Level 2就要執行的項目,乃一項針對產品開發生命週期及產品開發的作業活動,針對硬體、軟體、韌體、以及文件所做的變更(包括其衍生出的紀錄)的管制。和「版本控制」不同的是,「型態管理」著重持續追蹤內容的變化過程記錄,以達到下述目的:

• 紀錄與管制產品系統內各元件(或次系統、系統)的開發與變異過程。
• 確保產品系統內各元件(或次系統、系統)開發的一致性與相容性。
• 明確掌握產品系統內各元件(或次系統、系統)的變異情形,發揮追蹤與評估變異結果的功效。

 

型態確認
「型態確認」是決定產品型態的標準(Criteria),以及「型態確認」的步驟、流程與評估工具等目的。處理這些有關產品的系統、次系統、總成、與零組件等型態項目的文件與藍圖等檔案時,則管理者應該詳細的針對產品獲得的生命週期概念,做到:
• 詳實記載所有產品型態項目變更的前因後果,有利技術開發的追蹤與考核。
• 必須從產品獲得全生命週期的基礎出發,建立產品研發、測試、生產、包裝、運輸、使用、維修等各階
  段的構型項目文件,利於產品型態變更的整體評估作業。

型態管制
「型態管制」是型態項目的「基線」管理作為,是型態管理中第二個有關的作業內容。簡單地說,凡是任何產品開發過程中,可能觸及變更產品型態項目的基線時,則透過一個評估機制,針對型態項目變更的影響,所進行的系列管理作為,我們稱之為「型態管制」。

態稽核
「型態稽核」是針對產品開發過程中,有關的各項系統、次系統、總成、與零組件等研發現況,實施稽核與檢查,確保構型項目的開發現況與構型確認的項目,彼此具有一致性與相容性,一般來說,「型態稽核」可分成「功能型稽核」與「實體型稽核」兩類。
• 「功能型稽核」的執行目的,係在確認產品的型態項目(Configuration Items)的測試結果良好,且均可達到產品設計的性能與功能需求標準,而相關產品使用與維護支援文件,也已完備。
• 「實體型稽核」係以設計完備的「型態項目」為審查對象,稽核的目的則是在檢視這些「型態項目」,確認它們和技術文件的一致性。

►本文內容摘自楊慶宗,系統工程與管理,頁6-4,並加以整理。